創新與傳統的交匯
農業正駛入一個變革的時代。綠色轉型成功地養育了地球上急劇增長的人口,但也讓地球土壤不堪重負,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加劇了氣候變化。這些竭澤而漁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果斷行動,采用再生農業實踐,改造農業。
再生農業將可持續創新與傳統融為一體。它可以改善土壤健康,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和恢復退化的生物多樣性。
其諸多重要實踐——間作(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農用林業、整合畜牧業和種植業等——都取法于當地農民的耕作經驗:他們與土地共生,而不是破壞土地。
我們相信,再生農業可以支撐全球糧食系統的轉型。
跳轉到:
- 什么是再生農業?
- 再生農業依據的原則和實踐是什么?
- 再生農業信息圖
- 再生農業能夠逆轉氣候變化趨勢嗎?
- 再生農業可以養育世界嗎?
- 再生農業能恢復退化的生物多樣性嗎?
- 先正達集團在推進再生農業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 誰將從再生農業獲益?
- 如何加快再生農業轉型?
- 再生農業對農戶、環境和消費者有什么好處?
什么是再生農業?
它是一種成果導向的糧食生產系統,可以恢復和促進土壤健康,保護氣候和水資源,提高農場的生產力和盈利能力。
它包括多種技術工具,應用創新技術,可通過恢復土壤健康和保護土地生態系統,以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挑戰。
它能減少水資源的使用及其他投入,防止土地退化和森林開伐。
它改善了土壤健康、恢復生物多樣性、提高農作物的氣候韌性,同時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利潤,是傳統農業的進階之路!
再生農業依據的原則和實踐是什么?
再生農業可以實現農業的升級,但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解決方案,不同的環境雖然遵循一套原則,卻不能簡單的匹配同一套耕作方法,這就需要因地制宜,甚至量身定制相應方法。先正達集團再生農業的這五種“打開方式”便協同構建了一套實踐體系:
1、減少土壤物理干擾
- 原則:減少土壤物理干擾,于土壤和氣候均有益處
- 實踐:免耕或少耕技術
土壤經過翻耕、平整,其結構遭到破壞,容易受到風蝕、水蝕以及微生物的分解。翻耕降低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在日益頻繁的干旱中摧毀作物。踐行再生農業的農戶采用免耕或少耕技術,直接在農地前季作物殘茬中播種。因此,土壤中可以保留更多有機質,不容易被風刮跑或被水沖刷。
2、全年作物覆蓋
- 原則:全年作物覆蓋,可防止土壤遭受侵蝕,增加土壤碳含量
- 實踐:種植覆蓋作物,一年兩熟
農地常年種植作物,能促進土壤健康。踐行再生農業的農戶在收獲后立即種植其他作物,通常交替種植經濟作物和覆蓋作物。綠色覆蓋作物為土壤帶來陰涼環境,根系深入土壤,增加土壤含水量。
3、作物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多樣化
-
原則:在空間和時間上實現作物多樣化,增強氣候韌性、提高產量以及恢復生物多樣性
- 實踐:輪作、間作、套作、生物多樣性帶或農用林業
在同塊田地上年復一年地種植同一種作物,耗盡了土壤的養分,導致蟲害和雜草滋生。輪作不同種類作物;同一生長期內間作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在前季作物生長后期套作后季作物;都有助于抑制蟲害,產生更為多樣化的養分,減少肥料需求。還有在農地邊緣種植生態功能植物,為傳粉昆蟲和其他有益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增加生物多樣性。在中國吉林、湖州等地,該實踐已經影響了幾十萬畝耕地的健康狀態。
4、生物投入品和化學投入品的精準應用
- 原則:減少生物和化學投入品
- 實踐:精準農業
數據驅動的精準農業是再生農業的關鍵部分,使用土壤掃描傳感器等數字工具,創建詳細農地地圖,定制作物保護產品和肥料的施用方案可以實現肥藥雙減,達到節能環保和提高產量、質量的雙重目的。在中國,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精準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精準種植方案的指導下,天津小站稻不但實現優質高產,周邊生態環境更是得到明顯改善。
5、形成畜禽和作物綜合生產系統
- 原則:引進牲畜有助于創造土壤健康的良性循環
- 實踐:有序放牧
牛、山羊、綿羊、雞和豬等牲畜通過排出糞便將植物轉化為豐富的有機物。生長季結束時在覆蓋作物或作物殘茬上放牧,有助于為下一季播種做好準備。
再生農業能夠逆轉氣候變化趨勢嗎?
根據《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大約23%的人為溫室氣體來自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用途。還有模型估計,在過去的12000年間,土地的農業用途導致土壤碳大量流失——地面以下兩米的土壤碳流失量為1330億噸,占全球土壤碳總儲量的8%。
然而,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匯之一,其碳含量比地球上所有植被加上大氣的總和還要多。種植覆蓋作物等最大程度增加土壤碳輸入的實踐,輔以與免耕等最大程度減少碳流失的實踐。
農業實踐的轉型每年可以在全球封存近10億噸的二氧化碳。再生農業有潛力改造農業,使之從溫室氣體之源成為減少碳排放之途徑。
- 在未來25年里,隨著再生農業實踐大規模應用,進入土壤的人為碳排放量可減少10%以上。
- 目前全球耕地每年可儲存18.5億噸碳,可抵消世界上所有與交通運輸相關的碳排放量。
將農場變成碳匯、扭轉荒漠化趨勢以及防止土地退化,可以共同抑制甚至逆轉氣候變化,保護全球糧食系統。
重組全球農業和糧食系統之路,漫長而修遠。在這一過程中,投資、合作和領導力是我們迫切需要的。
再生農業可以養育世界嗎?
現代農業在養育全球80億人口方面居功甚偉。然而,預計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97億,農業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如土地退化、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從世界其他地區傳播過來的新型病蟲害以及水資源減少等。
再生農業能提高糧食作物的數量和質量。
- 研究表明,采用再生農業實踐,有利于土壤積累有機物,可以提高農產品產量。此類耕作方法在土壤中積累有機質,也更有利于土壤儲存水分和養分。在較長干旱期,作物在貯有水分的土壤中可以存活更長時間。
- 有關美國高科技行栽作物耕作的研究證明,采用再生農業實踐的農地,其產量與傳統實踐拉近??夏醽喌囊豁椦芯堪l現,耕種玉米、高粱和豆類作物時,采取再生農業措施可顯著提高產量(高達200%)。美國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隨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產量也會隨之提升。
- 就產量而言,引入再生實踐并能不總是產生立竿見影的功效。與任何重大變革一樣,農戶可能也需要一個過渡期。
- 作物生長在生物活躍的健康土壤中,其汲取的營養更為豐富。這對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產生巨大的影響。
再生農業能恢復退化的生物多樣性嗎?
接受再生農業的農戶是生態系統管理者。注重土壤健康的再生農業實踐,在土壤之上及之中,培育了生物的多樣性。
再生農業的所有原則——通過免耕或少耕減少土壤物理干擾,保持農地全年作物覆蓋,采用輪作耕種方式,減少生物和化學投入品,以及形成畜禽和作物綜合生產系統,都可以提高土壤的生物多樣性。
全球大約25%的生物多樣性存在于土壤之中。
- 土壤之中
- 從細菌、真菌、環節動物和線蟲到螞蟻、甲蟲、彈尾蟲、田鼠、鼴鼠和地鼠,各種各樣的生物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地下生態。少耕技術可保護這些生物不受干擾。覆蓋作物有助于土壤保持水分,不同作物輪作帶來多樣化的養分,從而滋養土壤中的微生物。
- 土壤之上
- 作物多樣化要求采用多種種植方法,包括形成農地邊緣的生物多樣性帶或實踐農用林業(農地邊緣周圍種植喬木、灌木)方法,為傳粉昆蟲和其他有益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
再生農業促進有益真菌、昆蟲、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周圍生態系統中重新繁衍生息。作物和牲畜輪作逐漸打斷了具有破壞性的雜草生長循環,提高了農場整個生態系統對酷熱、干旱、洪水以及雜草、蟲害和真菌等負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先正達集團在推進再生農業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作為一家注重研發的公司,先正達集團推動創新,世界各地的農戶因此得以采用再生農業實踐。我們開發助力農戶踐行再生農業的技術,研究農地再生農業最佳實踐。
先正達集團的優勢技術
- 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等植保產品——用量少、更有效、更環保。
- 高產優質種子——適應氣候變化,不懼抗藥性病蟲害。
- 生物產品——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素
- 全面的數字解決方案——通過精確的作物保護和播種方案,提高農場產量和盈利能力。
先正達集團突破性創新實例
- iStem®花椰菜,花椰菜經過培育,整顆都可食用,從而減少了食物浪費。
- ArtesianTM玉米,具有耐旱優勢,即使在常見的酷熱氣候也能實現高產。
- Cropwise,一種新型數字工具,幫助農戶獲得關于可持續種植作物的最新和最優建議。
誰將從再生農業獲益?
整個食品行業價值鏈對再生農業的興趣日益濃厚。再生農業是對日益惡化的糧食不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的因應,也是我們找到的農業應對這全球兩大挑戰的解決方案之一。
食品價值鏈上的諸多大型公司致力于采購通過再生農業實踐生產的原料。雀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飲料公司。它期望到2030年,采購的關鍵原料的50%采用再生農業管理方法。緊跟其后的第二大公司百事公司承諾,到2030年在700萬英畝農地上采用再生農業實踐。另外,嘉吉、通用磨坊、麥肯和沃爾瑪等公司在這方面也有投入。
目前,我們與許多組織正在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幫助農民采用再生農業。先正達集團和大自然保護協會在商業實踐中展開合作,促進土壤健康、資源效率和棲息地保護等領域的可持續性。我們的合作伙伴還包括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禾眾基金會、嘉吉公司和家樂氏公司等。
再生農業對農戶、環境和消費者有什么好處?
再生農業將推動農業成為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造福地球、人類以及地球上所有生命。切實的收益良多,可分以下幾個方面討論:
農戶
根據每個農場的需要,定制具體再生農業措施,能夠提高農戶的收入和農場的利潤。
環境
- 限制森林開伐和草地退化
- 再生農業實踐可通過改善土壤健康,促進退化農田的修復。從而提高現有可耕地的產量,防止農場擴張,并在擴張的同時砍伐森林。
- 促進生物多樣性
- 再生農業的目標之一是恢復岌岌可危的生物多樣性,促進自然生境。打造農地生態帶等再生農業實踐,為傳粉昆蟲、鳥類以及小型哺乳動物等生物提供棲息地,讓它們在這里茁壯成長。免耕等措施促進土壤健康,養護土壤微生物,增加地表以下生物的多樣性。
- 優化投入
- 再生農業的原則之一是減少生物和化學投入品。農戶借助數字工具,得以深刻了解他們的田地和作物,有針對性地施用相應產品,從而減少使用量。
消費者
再生農業的目標之一是確保為每個人提供充足且富有營養的食物,保證糧食安全,促進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再生農業實踐能增強糧食系統的抗風險能力,減少氣候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所造成的“空貨架”風險。隨著土壤健康的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助于作物獲得微量營養素,產生與疾病預防和延長壽命有關的植物化學物質。
如何加快再生農業轉型?
加速推廣再生農業實踐,需要增加投資,需要農戶、決策者和農業公司的協同合作。
如今,農戶承擔著種子、設備、管理費用等沉重的生產成本,以及種植糧食作物的大部分風險——因為天氣、水資源和糧食市場價格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改革耕作方法的起步階段,需要承擔更大的成本。盡管如此,一些大農場和與時俱進的農戶正在向這個方向邁進。
各地政府同樣可以積極促進再生農業的推廣,通過調整相關補貼或提升經濟收益上的吸引力,激勵農戶逐步放棄造成土壤退化的做法,轉而采用既能培育健康、肥沃的土壤又能固碳的做法。
包括先正達集團在內的企業也正在發揮帶頭作用,提供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再生農業解決方案,與農戶密切合作,在一個生長季節內為農戶帶來顯著的成果,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我們為他們提供與耕作相關的知識和工具,也在生產領域之外結成合作伙伴關系,比如幫助農戶接入糧食供應鏈。